《道德经》灵性解读:为无为,则无不治(第三章)

第三章

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

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

常使民无知、无欲。

使夫智者不敢为也,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

  • 释义:

不去推崇品德高尚的人,这样可以使民众不去争夺名利;不要把稀有的东西看作异常珍贵,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因为想占为己有而沦为盗贼;不去提供那些够诱发贪欲的事物,民众的心思就不会被扰乱。

因此,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:使百姓心灵纯洁,填饱百姓的肚腹,弱化百姓的不良欲望,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。总之,让百姓没有过度的想法和欲望。这样即便有自以为是的野心家,也不会轻举妄动。使用这种“清静无为”的原则,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。

  • 灵性解读:

《道德经》第三章,讲解的是遵循合一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和人民,从而引导整个国家走向合一的领域。

不推崇品德高尚之人,就不会贬低品德低下之人。在二元对立的世界,去定义才能,就会产生它的对立面,无能。当人们对其中一种极性进行自我认同时,也一定出现对其对立面向否认的现象。这会让百姓进一步沉浸在二元对立的生活之中,从而忘记每个人内在的神性。

当把稀有的东西看作很珍贵的时候,会触发人们想要得到它们的欲望,百姓的心思就不能保持在纯净的状态。现在市场营销常用的手段,是利用人们的低级欲望:比如奢侈品所利用的心理便是人们对奢侈品的身份认同。奢侈品一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,通过让人们产生一种“更加优越”的竞争心理,进行推销。广告的洗脑式教育(心智编程的一种),触发了我们低级的欲望,若是接受这样的思想设定,我们便会不停去思考如何满足这些欲望。其后果就是,人们的心思都放在外面:我如何得到这个,如何得到那个。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久了,人们就忘记了自己内在的觉知,忘记与我们内在的神圣进行连接。

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升自己的灵性修养?

保持头脑的纯净。思想最好保持在简单的状态,保护自己不受各种思想编程的污染。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身处偏远僻静地区,没有受过现代教育的人,反而更容易感受得到神圣的存在的原因。

保持身体的健康。身体是灵魂在低维度世界进行体验的载具,保持载具的干净,让身体成为圣杯,成为神圣能量的载体。

保持情感的单纯。这样我们就会识别出那些低级的欲望,从而不会妥协于负面的诱惑。

这也是自我解除矩阵编程的过程。当我们可以做好这些,即便出现那些想要带领我们偏离心灵的人,我们也很容易识别出这些干扰。

保持简单,会让我们更容易地感受神圣。当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去跟随内在的神性时,就不需要对百姓进行治理了。故“为无为,则无不治”。